Q1. 您所在的職位是:(單選題)
Q2. 您的職業(yè)是?(單選題)
Q3. 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單選題)
A. 河東兇亦然 兇:荒年
B.雞豚狗彘之畜 畜:畜養(yǎng)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檢:約束
D.王無罪歲 罪:罪惡
Q4.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單選題)
A. 移其粟于河內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B. 棄甲曳兵而走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C.民之多于鄰國也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 斧斤以時入山林 以致天下之士
Q5.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單選題)
A.孟子認為梁惠王雖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與鄰國統(tǒng)治者的治國不盡心在實質上沒有區(qū)別,是“百步”與“五十步”的關系。
B. 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違農時”“數(shù)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夠解決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等問題。
C.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和“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對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餓莩”的現(xiàn)狀歸罪于荒年,如同把殺人歸罪于武器一樣荒唐。
D.《寡人之于國也》一文具有雄辯的氣勢,表現(xiàn)在語言上注重排比的運用,如在論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時,通過排比的運用,使文章音節(jié)鏗鏘,氣勢充沛。
Q6. 下列加橫線的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單選題)
A.河內兇(有戰(zhàn)亂)
B.鄰國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詞,代'鼓')
D.棄甲曳 (拖著)兵而走
Q7. 下面的加橫線的字意義不同的一組是(單選題)
A.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
B.棄甲曳兵而走 斬木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 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Q8. 對下列各句中'之'的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雞豚狗彘之畜 ③樹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鄰國之民不加少(單選題)
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
C.①②④/ ③⑤
D. ①②⑤/ ③④
Q9. 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樹之以桑(單選題)
A.非我也,歲也
B.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Q10. 下列各句中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句是(單選題)
A.請以戰(zhàn)喻
B.寡人之于國也
C.王無罪歲
D.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Q11. 和“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中“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單選題)
A.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
B.臣請為王言樂
C.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
D.請君聽我彈一曲
Q12.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單選題)
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憂心開篇,提出問題。
B.孟子借題發(fā)揮闡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說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與鄰國統(tǒng)治者不顧人民死活沒有本質區(qū)別,“無望民之多于鄰國”,繼而孟子具體闡述要“天下之民至焉”,必須養(yǎng)生喪死、尊老重教、賑災救民,使黎民不受饑寒。
D.全文圍繞使“民加多”的話題,巧妙設喻,先正后反,排比鋪張,氣勢磅礴。
Q13. 您對我們有什么建議或意見?(填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