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您的年齡段?(單選題)
Q2. 您的家庭月收入?(單選題)
Q3. 國外最早的教育學著作是( )。【2015.3(第1題)】(單選題)
A.《理想國》
B.《政治學原理》
C.《論雄辯家》
D.《論演說家的教育》
Q4. 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對思辨,主張用實證方法研究知識價值,提出教育的任務是教導人們?yōu)橥昝郎钭鰷蕚涞慕逃沂? )。【2015.3(第2題)】(單選題)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斯賓塞
D.盧梭
Q5. 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說”和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的學者是( )?!?015.11(第1題)】(單選題)
A.夸美紐斯
B.洛克
C.裴斯泰洛齊
D.赫爾巴特
Q6. 在教育目標的分類中,美國教育學心理學家布魯姆就學生學習結果劃分的三大領域是( )?!?015.11(第2題)】(單選題)
A.知識、技能和技巧
B.知識、理解和應用技能
C.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
D.認知、應用和評價功能
Q7. 在教學理論著述中,強調(diào)學科的基本結構要與兒童認知結構相適應,重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主張發(fā)現(xiàn)學習的專著是( )?!?016.3(第1題)】(單選題)
A.《普通教育學》
B.《大教學論》
C.《教學過程》
D.《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
Q8. 我國先秦時期,主張“有教無類”,倡導“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2016.11(第1題)】(單選題)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莊子
Q9.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張,并對班級授課制做出系統(tǒng)闡述的著作是( )?!?016.11(第2題)】(單選題)
A.柏拉圖的《理想國》
B.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
C.夸美紐斯《大教學論》
D.赫爾巴特《教育學》
Q10. 在教育史上,重視實科教育,主張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強調(diào)教育為完美生活做準備的教育家是( )。【2017.3(第1題)】(單選題)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斯賓塞
D.杜威
Q11. 明確提出“長善救失” “教學相長” “不陵節(jié)而施”“臧息相輔”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獻是( )。【2017.3(第3題)】(單選題)
A.《論語》
B.《學記》
C.《孟子》
D.《大學》
Q1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017.11(第1題)】(單選題)
A.夸美紐斯
B.特爾巴特
C.贊可夫
D.布魯納
Q13.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于1762年發(fā)表了小說體的教育名著,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這部教育名著是( )?!?017.11(第4題)】(單選題)
A.《理想國》
B.《巨人傳》
C.《教育論》
D.《愛彌兒》
Q14. 在科學分類中,首次將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劃分出來的學者是( )?!?018.3(第1題)】(單選題)
A.盧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Q15. 人類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2018.3(第2題)】(單選題)
A.《學記》
B.《孟子》
C.《論語》
D.《中庸》
Q16. 提岀了普及初等教育思想,論述了班級授課制,被認為是近代最早的款育學著作是( )。【2018.11(第3題)】(單選題)
A.《普通教育學》
B.《大教學論》
C.《教育論》
D.《教育漫畫》
Q17. 我國近代教育史上,對封建教育制度所進行的廢科舉、興學堂等改革始于( )?!?018.11(第4題)】(單選題)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國初期
Q18. 為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將系統(tǒng)論的方法引入教育改革,提出的教育理論是( )?!?018.11(第5題)】(單選題)
A.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
B.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C.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D.范例教學理論
Q19. 傳統(tǒng)教育派代表人物赫爾巴特主張的“三中心”是指( )?!?019.3(第1題)】(單選題)
A.教師中心,教材中心和課堂中心
B.兒童中心、經(jīng)驗中心和活動中心
C.管理中心、活動中心和教學中心
D.管理中心、服務中心和教學中心
Q20.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倡導的是( )?!?019.3(第2題)】(單選題)
A.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
B.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
C.教學與發(fā)展理論
D.范例教學理論
Q21. 撰寫于我國戰(zhàn)國末期,被認為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文獻是( )?!?019.11(第1題)】(單選題)
A.《學記》
B.《論語》
C.《大學》
D.《中庸》
Q22. 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 )?!?015.3(第3題)】(單選題)
A.是否有目的的培養(yǎng)人
B.是否促進人的發(fā)展
C.是否促進社會發(fā)展
D.是否具有組織性和系統(tǒng)性
Q23. 請?zhí)顚懩穆?lián)系方式(填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