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性別(單選題)
Q2. 您的年齡(單選題)
Q3. 您的職位?(單選題)
Q4. 你了解嗩吶這種樂器嗎(單選題)
了解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Q5. 你喜歡嗩吶這種樂器嗎?(單選題)
喜歡
不喜歡
沒感覺
Q6. 你通過什么途徑見過嗩吶?(多選題)
親眼見過
影視,廣播劇
雜志,報刊
課堂學習,學校宣傳
沒見過
其他
Q7. 你是否了解嗩吶的起源與發(fā)展?(單選題)
很了解
了解一點
不了解
Q8. 對于嗩吶不同表演形式的態(tài)度(樂曲、歌曲、戲曲等演奏)(單選題)
喜歡
一般
不喜歡
Q9. 你了解國家實施保護的非遺措施嗎?(單選題)
完全不了解
有點了解
比較了解
非常熟悉
Q10. 您是否知道嗩吶藝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單選題)
知道
不確定
不知道
Q11. 在你的家鄉(xiāng)是否有人會演奏嗩吶?(單選題)
有
以前有,現在沒有
一直沒有
不確定
Q12. 您對于嗩吶這一類的民俗文化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單選題)
弘揚傳承
與我無關
Q13. 您認為國家是否應該采取相關政策幫助嗩吶藝術的傳承和發(fā)展?(單選題)
應該
沒有必要
無所謂
Q14. 您認為嗩吶藝術等傳統文化在保護方面遇到的問題是?(多選題)
政府側重發(fā)展經濟,忽略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群眾對此認識不夠,缺乏傳承意識
傳統文化沒有融入現代元素,被時代淘汰
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
繼承人老齡化并缺乏有效的傳承機制
其它
Q15. 您認為宣傳嗩吶藝術用哪種方式好(多選題)
拍攝主題紀錄片,在電視上播放
進行宣傳講座,舉辦活動,讓非遺走進身邊
創(chuàng)建非遺交流平臺,定期發(fā)布非遺信息
發(fā)放各種資料,如宣傳冊,海報等
互聯網的技術:網站、APP、平臺化管理、大數據挖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