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您的職位?(單選題)
Q2. 您的文化程度是:(單選題)
Q3. 馬克思主義回答了“資本主義向何處去,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課題。(單選題)
對
錯
Q4. 1世界觀就是哲學。(單選題)
對
錯
Q5. 2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單選題)
對
錯
Q6. 3唯物辯證法作為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fā)展最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單選題)
對
錯
Q7. 4事物是質(zhì)和量的對立統(tǒng)一。(單選題)
對
錯
Q8. 5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問題,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單選題)
對
錯
Q9. 6人類的一切活動分為認識世界的活動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單選題)
對
錯
Q10. 7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和條件性這一系列特點。(單選題)
對
錯
Q11. 8規(guī)律是客觀的,因此人無法創(chuàng)造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單選題)
對
錯
Q12. 9運動和發(fā)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單選題)
對
錯
Q13. 10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單選題)
對
錯
Q14. 11物質(zhì)可以變精神,精神也可以變物質(zhì)。(單選題)
對
錯
Q15. 12存在即是被感知。(單選題)
對
錯
Q16. 1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單選題)
對
錯
Q17. 14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單選題)
對
錯
Q18. 15白馬非馬。(單選題)
對
錯
Q19. 1社會形態(tài)更替既具有前進性又具有曲折性。(單選題)
對
錯
Q20. 7社會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離不開人們的自覺活動,所以社會規(guī)律不是客觀的。(單選題)
對
錯
Q21. 3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立馬就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單選題)
對
錯
Q22. 4社會意識形態(tài)又稱為觀念上層建筑或思想上層建筑。(單選題)
對
錯
Q23. 5歷史唯物主義都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單選題)
對
錯
Q24. 2生產(chǎn)力是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能力。(單選題)
對
錯
Q25. 17 真理和謬誤是相互聯(lián)系的,因此二者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單選題)
對
錯
Q26. 8勞動資料就是生產(chǎn)資料。(單選題)
對
錯
Q27. 9經(jīng)濟是社會的基礎,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金錢關系。(單選題)
對
錯
Q28. 11在人類歷史發(fā)展中,先進文化是有效解決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中各種矛盾的精神武器。(單選題)
對
錯
Q29. 12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單選題)
對
錯
Q30. 13上層建筑的核心是政治法律思想。(單選題)
對
錯
Q31. 14主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并不否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單選題)
對
錯
Q32. 15先進生產(chǎn)力的集中體現(xiàn)和主要標志是科學技術。(單選題)
對
錯
Q33. 16人是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的主體。(單選題)
對
錯
Q34. 1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chǎn)剩余價值的時間。(單選題)
對
錯
Q35. 2任何社會勞動力都是商品。(單選題)
對
錯
Q36. 3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是兩種勞動。(單選題)
對
錯
Q37. 4資本主義生產(chǎn)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單選題)
對
錯
Q38. 6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社會價值。(單選題)
對
錯
Q39. 7商品、貨幣與人類同時產(chǎn)生并伴隨人類社會存在。(單選題)
對
錯
Q40. 8商品的交換價值取決于商品的使用價值。(單選題)
對
錯
Q41. 9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價值,抽象勞動形成商品的使用價值。(單選題)
對
錯
Q42. 10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chǎn)商品時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單選題)
對
錯
Q43. 11資本原始積累就是資本積累。(單選題)
對
錯
Q44. 12商品供不應求,其價格上升,供過于求,其價格下跌,這說明商品的價值取決于供求關系。(單選題)
對
錯
Q45. 5意識作為思想觀念,是純粹主觀的東西。(單選題)
對
錯
Q46. 14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chǎn)率成正比。(單選題)
對
錯
Q47. 15工人的工資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單選題)
對
錯
Q48. 1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zhì)上是實踐的。(單選題)
對
錯
Q49. 3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是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各有不同的實踐標準。(單選題)
對
錯
Q50. 4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zhì)的東西而已。(單選題)
對
錯
Q51. 11 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真理。(單選題)
對
錯
Q52. 6商品的本質(zhì)因素是使用價值。(單選題)
對
錯
Q53. 7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書本。(單選題)
對
錯
Q54. 8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學、藝術、宗教等屬于思想上層建筑。(單選題)
對
錯
Q55. 9矛盾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zhì)和核心。(單選題)
對
錯
Q56. 10“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這是辯證唯物論與舊唯物論兩條認識路線的對立。(單選題)
對
錯
Q57. 11夸大真理的絕對性,否認真理的相對性,就會導致真理觀上的相對主義。(單選題)
對
錯
Q58. 12社會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都是作為盲目的無意識的力量起作用。(單選題)
對
錯
Q59. 13物質(zhì)資料的生產(chǎn)方式包括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兩個方面。(單選題)
對
錯
Q60. 14否定就是新舊事物之間“一刀兩斷”。(單選題)
對
錯
Q61. 1 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為重要。(單選題)
對
錯
Q62. 2 凡是親眼所見的都是對客觀事物本質(zhì)的真實反映。(單選題)
對
錯
Q63. 3 割裂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會犯經(jīng)驗主義的錯誤,但可以避免犯教條主義的錯誤。(單選題)
對
錯
Q64. 4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說到底,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單選題)
對
錯
Q65. 5 人的一切認識都是從直接經(jīng)驗發(fā)源的,因此直接經(jīng)驗才重要,間接經(jīng)驗無足輕重。(單選題)
對
錯
Q66. 6 在同一條件下,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存在著多個真理性認識。(單選題)
對
錯
Q67. 7 實踐創(chuàng)新為理論創(chuàng)新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單選題)
對
錯
Q68. 6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是通過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實現(xiàn)的。(單選題)
對
錯
Q69. 9 人的認識過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協(xié)同起作用的結果。(單選題)
對
錯
Q70. 13“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單選題)
對
錯
Q71. 12 真理的絕對性決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單選題)
對
錯
Q72. 13 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tǒng)一是具體的、歷史的。(單選題)
對
錯
Q73. 14 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單選題)
對
錯
Q74. 15 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單選題)
對
錯
Q75. 16 相對真理是包含部分謬誤的真理。(單選題)
對
錯
Q76. 8 認識與實踐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zhì)規(guī)定。(單選題)
對
錯
Q77. 聯(lián)系電話(填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