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您的家庭居住地是?(單選題)
Q2. 工作年限(單選題)
Q3. 您的職位:(單選題)
Q4. 您的班級:(單選題)
八1
八2
八3
八4
八5
八6
八7
八8
Q5. 您的姓名:(填空題)
Q6. 如圖所示,分別是音 叉和鋼琴發(fā)出的兩列聲波在同一示波器上顯示的波形,則這兩列聲波()(單選題)
A.音調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調、響度和音色均不同
Q7. 如圖所示,袋鼠媽媽把小袋鼠放進育兒袋中后,在草地上向前躍進.說小袋鼠是靜止的,選取的參照物是()(單選題)
A.草地
B.袋鼠媽媽
C.天空
D.灌木叢
Q8. 某同學在上學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則他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單選題)
A. 0.8m/s
B. 1.0m/s
C. 0.96m/s
D.1.2m/s
Q9. “鏡中花,水中月”的現象說明了()(單選題)
A、光的傳播速度太快
B、光發(fā)生了反射現象
C、光發(fā)生了折射現象
D、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沿直線傳播
Q10. 如圖所示是“禁止鳴笛”的交通標志,一位汽車駕駛員通過反光鏡(平面鏡)看到它的像應該是下列圖中的( ?。▎芜x題)
A
B
C
D
Q11. 物體在凸透鏡前20cm處,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現將物體向透鏡移近后,得到的像是()(單選題)
A. 倒立放大的實像
B. 倒立等大的實像
C. 正立放大的虛像
D. 條件不足,無法判定。
Q12. 人站在平面鏡前,當他向平面鏡走近時,發(fā)生的現象是()(單選題)
A.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小
B.像不變,像到鏡面的距離不變
C.像變大,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大
D.像變大,像到鏡面的距離變小
Q13. 北湖公園為美麗的長春又增添了一處靚麗的風景.人們游園時所看到的現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單選題)
A.水中的“白云”
B.陽光下游客的影子
C.水中游動的魚
D.垂柳在水中的倒影
Q14. 檢查視力時,人與視力表的距離要求為5m,由于醫(yī)務室房間太小,醫(yī)生首先將視力表貼在一面墻上, 然后在對面墻上正對著視力表掛一大平面鏡,視力表到鏡子的距離為3m,檢查視力時()(單選題)
A.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5m
B.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3m
C.人應面對鏡而坐,人與鏡的距離為2m
D.人應面對視力表而坐,人與視力表的距離為2m
Q15. 光從水中進入空氣時()(單選題)
A.光的傳播方向一定發(fā)生改變
B.光的傳播速度一定發(fā)生改變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不可能等于入射角
Q16. 上聯(lián)“樹影橫江,魚戲枝頭鴉踏浪”;下聯(lián)是“山色倒海,龍吟巖畔虎眠灘”。此對聯(lián)妙趣橫生,意境深遠,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以下理解正確的是()(單選題)
A.上聯(lián)中的樹影是虛像,魚是物
B.上聯(lián)中的樹影是實像,魚是虛物
C.下聯(lián)中山色是由光的反射產生
D.下聯(lián)中山色是由光的直線傳播產生
Q17. 將物體放在距凸透鏡40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30cm處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則此凸透鏡的焦距范圍是()(單選題)
A.10cm<f<15cm
B.15cm<f<20cm
C.20cm<f<30cm
D.30cm<f<40cm
Q18. 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屬于光的色散現象的是( )(單選題)
A
B
C
D
Q19. 如圖所示是某物質在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準確的是()(單選題)
A、這種物質是晶體,其熔點是48℃
B、在BC段沒有吸熱,溫度不變
C、第5min時物質已全部熔化
D、CD段物質已處于氣態(tài)
Q20. 小強同學在探究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系時,得出了如圖所示的圖像。由圖像分析可知()(單選題)
A、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
B、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甲的密度等于乙的密度
D、無法比較甲乙
Q21. 秋游時,翔翔所在班級照集體像時,攝影師發(fā)現兩旁還有同學沒有進入取景框內,要想取景框內得到清晰滿意的畫面。攝影師應()(單選題)
A.使照相機向前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
B.使照相機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
C.使照相機向后移,并縮短照相機的暗箱長度
D.使照相機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機的暗箱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