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您的家庭月收入為?(單選題)
Q2. 您的職業(yè)(單選題)
Q3. 家庭背景?(單選題)
Q4. 請問您是以下的哪類老師?(單選題)
高考(中考)科目文化課教師
高考(中考)科目藝體美教師
非高考(中考)科目教師
Q5. 通常情況下,您習慣以以下的哪種頻率,主動和學生溝通?(單選題)
每天多次找不同的學生溝通
每天多次和一個學生溝通
一周一次,找學生溝通
不確定,看情況
幾乎不主動找學生溝通
Q6. 通常情況下,您主動找學生溝通,主要是因為學生的進步,還是因為他們出現(xiàn)了問題?(單選題)
進步
出現(xiàn)問題
都有,因為學生的進步比例更大
都有,因為學生出現(xiàn)某種消極狀況所占比例更大
Q7. 您通常和學生就哪些話題進行溝通?(多選)(多選題)
學習,包括作業(yè)情況、考試成績等
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
學生的情感
學生的衣著打扮
學生和父母的關系
學生和同學的關系
其他
Q8. 我們了解,因為您時間精力有限,所以,找學生溝通時,往往需要速戰(zhàn)速決。通常情況下,您會怎么和學生溝通呢?(單選題)
直截了當,爭分奪秒,說問題,提要求。
先贊美同學的進步,再“但是”,引入主題。
先贊美同學的進步,再提出話題,請同學談談TA對此的看法。
沉默。讓同學自己反省。
Q9. 當您看到學生出現(xiàn)各種問題時,您內心的情緒狀況通常是怎么樣的呢?(單選題)
有點兒挫敗,總體比較平靜。孩子們和自己都在成長中,不著急,慢慢來。
比較憤怒。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有挫敗、無力的感覺。責怪自己能力不強,沒有把學生教好。
覺得無所謂。學習是學生的事情,我盡力而為,這樣就挺好的。
Q10. 假如您和學生溝通,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次會談多久?(單選題)
1分鐘以內
1-3分鐘左右
5-10分鐘
10-15分鐘
15-20分鐘
20-30分鐘
不確定,看具體事情
Q11. 邀請您,回憶一下:當您和學生溝通時,主要是誰在說話?您說話的時間比例大約是多少?(單選題)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Q12. 當您和學生溝通的時候,通常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單選題)
認真地看著學生,聽TA說話
一邊做其他的事情(比如,批改作業(yè)卷子、看手機、和其他人說話),一邊聽學生說話
覺得學生講話就是在找借口,自己都知道。所以會有一點不太耐煩,會時不時打斷學生,希望盡快進入行動主題。
Q13. 當學生說話時,您會對其中的某些重要細節(jié)提問嗎?(單選題)
會,問得很耐心詳細
會問,問得比較馬虎,只問我感興趣的地方
有時會問
幾乎不問
不確定,看情況
Q14. 當您和學生溝通后,您覺得自己更加了解學生了嗎?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這樣的比例,大約是多少呢?比如,十次中有一次,您覺得自己增加了對學生的了解和理解,可以用10%來表示,那么,您覺得自己和學生溝通后增進了對學生理解的比例大約是多少呢?(單選題)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次,我覺得溝通基本無效,我基本無法通過和學生本人溝通了解他們。
Q15. 當您和學生溝通后,通常情況下,您會問學生“你想要得到我什么樣的幫助”、“不知道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呢”這樣的問題嗎?(單選題)
經(jīng)常這么問
有時候會這么問
從來沒有這么問過
我干嘛要這么問?。?/p>
Q16. 當您了解了學生的情況后,關于怎么解決學生當下的困惑,如下的一些做法,哪些更貼近您的實際?(單選題)
您會問學生:“你對此有哪些應對方法”?
您通常會告訴學生,“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原因是……,你應該這么做……”
Q17. 通常情況下,您覺得和學生的溝通,是單向的,還是雙向的?或者說,你們是在溝通,還是您覺得自己完成了教育學生的任務?(單選題)
雙向的,我們在真正溝通,通過溝通,加深了我對學生的了解。
單向的,我在教育學生
都有,我覺得教育的成分要多一些。
Q18. 大體來說,對于自己和學生的溝通情況,您滿意度何如呢?1-10分,如果1分表示您對師生溝通的情況極其不滿意,6分表示基本滿意,7分表示比較滿意,8分表示很滿意,9-10分表示相當滿意的話,您這邊的滿意度是多少呢?(單選題)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Q19. 擔任教師以來,印象中,您和學生溝通得最滿意、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您愿意分享給我們嗎?(邀請您,使用化名,講一講你心中最美的那個師生溝通故事,包括事件大致經(jīng)過,你們大致的言行,您的感受等等。這個分享,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您心中美好的溝通是什么樣子的,我們也許會推廣出去,幫助到更多的老師,更好地成長自己,改進工作方法。)(填空題)
Q20. 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分享,印象中,您感覺最挫敗、甚至造成一定傷害的師生溝通故事?(邀請你,使用化名,講一講您心中那個傷痛故事,包括事件大致經(jīng)過,印象最深刻、最疼的哪些細節(jié),您的感受等等,您對這件事的歸因,等等。這個分享,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教師群體的一些心理特征,有助于我們后面的課題研究。在此基礎上,也許我們可以幫到更多的老師,包括我們自己。)(填空題)